▲“御”Mavic Pro
所以在11月初,大疆發(fā)布了一封《致廣大“御”Mavic Pro訂購用戶的聲明》,說明工廠產線已處于滿負荷工作狀態(tài),表示將全力以赴在接下來的7至8周內發(fā)貨。
供應危機終于在2017年春節(jié)后解除。“那是大疆第一次踩坑里去了,真的是沒想到。”
羅鎮(zhèn)華形容那次經歷是一次“打怪升級”,之后大疆花了很多時間去梳理供應商,對工廠進行升級,打通從供應端,到采購端、制造端、倉庫、物流的信息。對于新品的市場預期,也逐漸變得更準確。
挖掘人才
大疆員工的平均年齡不到27歲,大疆招人的標準是“真知灼見”,能看到問題本質,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人云亦云,沒有充分的調研和體驗就下定論。羅鎮(zhèn)華介紹說,大疆已經和部分大學、高中合作開設了大疆班子,從基礎教育開始。大疆和學校教師合作,把技術課程編寫成具體的講義、教材,或者直接對一些老師進行培訓。
另外,大疆從2015年開始舉辦RoboMaster機器人大賽。據報道,作為2005年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Con的隊員,汪滔對機器人十分癡迷,RoboMaster賽事的很多有意思的創(chuàng)意來自汪滔本人。2017年的RoboMaster就吸引了全球兩百余所學校,7000余名青年工程師報名參賽。
“工程科學的人為什么不能成為明星?”羅鎮(zhèn)華發(fā)問說。
大疆的積極推動已經得到了一些正反饋,香港科技大學就已經在錄取機器人方向研究生中承認大疆的推薦信。不是通才,而是在某一方面有多鉆研,也是好苗子。
行業(yè)不冷
近兩年,消費級無人機市場遇冷的觀點屢被提起。不少消費級無人機公司裁員、轉型,深陷改革浪潮。大疆以價格優(yōu)勢占領了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一些初創(chuàng)公司很難說服投資人出錢。入局較早的3D Robotics就在2016年年底宣布推出面向建筑企業(yè)的、配有圖片軟件攝像機的無人機。
對于行業(yè)遇冷的說法,羅鎮(zhèn)華認為這“有一點點錯覺,不過我們還是要警惕,畢竟無人機不像手機,人手一兩個。”他認為人們說的行業(yè)熱,其實是資本在熱,現在資本回歸理性。“其實汪滔是一個不追風口不追資本的人,這個是他被貼上的標簽,他自己也是如此。”
根據大疆公布的數據,2016年銷售額同比增長65%,突破百億元,其中80%來自于消費級市場。羅鎮(zhèn)華透露,今年銷售額將達到180億元。
但是,羅鎮(zhèn)華也承認,今年的限飛政策對其國內銷量會有一些影響。與此同時,他認為國內需求會增長很快。
關于2018年的計劃,羅鎮(zhèn)華表示,大疆產品會走向高低兩端,內部完善組織管理。招聘更多國際人才與專業(yè)人才。在布局行業(yè)級產品時,引進相關行業(yè)的人才,比如布局農業(yè)植保無人機時,招募一些農業(yè)專家。同時推動教育,從人才挖掘、培養(yǎng)到最終打造一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