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歐洲航空安全局正式發(fā)布多項無人機管理措施
[圖:無人機
2018年2月23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歐洲航空安全機構提出了針對小型無人機的反黑客措施及地理感知技術,以避免無人機與飛機或人類發(fā)生碰撞,為歐洲范圍內無人機的監(jiān)管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歐洲航空安全局(以下簡稱:EASA)于2月22日公布了關于無人機監(jiān)管的修訂提案,該項提案將成為歐盟委員會在今年晚些時候所采取規(guī)范無人機監(jiān)管具體措施的基礎,其中包括對無人機遠程識別與當無人機進入禁地時予以識別的要求。
無論是出于個人愛好還是商業(yè)用途,無人機的需求量在持續(xù)增長,在允許該行業(yè)發(fā)展的同時,歐洲監(jiān)管機構一直在想方設法確保無人機能夠安全運行。
2017年10月,魁北克市的讓·勒薩熱國際機場附近,一架正在降落的民用飛機遭到了無人機的撞擊,該事故進一步凸顯了無人機使用的增加給航空業(yè)帶來的安全隱患。諸如此類的險情已經在歐洲發(fā)生了數次。
EASA確認了所有產品需符合CE標準且包裝盒上需附上注意事項。
考慮到無人機在市中心飛行與在公海上飛行的風險不同,EASA表示900克以下的無人機可在市區(qū)及人流上空飛行,較大一點的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必須保持安全距離或遠離人多的地方;它還提議航拍等用途的無人機需配備地理感知功能,這意味著當無人機進入限航空域(如機場)時,該項技術會向操作員提出警告。
地理感知技術取代了之前“地理圍欄”(geo-fencing)的提議,該項提議是積極預防無人機進入禁區(qū)。
至于900克以上的無人機,需配備反黑客技術。
EASA還表示,無人機與其操作員以及飛行器起飛點都應該根據獨一無二的序列號和注冊數據進行遠程識別;同時簡化了注冊的擬議規(guī)則,解決了部分歐盟成員國的擔憂。EASA稱,無人機—質量不到250克的除外—的操作員應該自行登記而不是為每一架飛行器單獨填寫登記表。
歐洲對無人機的監(jiān)管因國家而異,但由于在2017年年底,EASA通過的一項改革,這種情況現在得以改變。
無人機制造商與飛行員一直在敦促相關規(guī)定得到認可,他們表示,必須盡快制定出新的無人機監(jiān)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