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令下,小巧的競速無人機比離弦的箭還要快,“嗖”地一聲沖了出去。當你的目光想要去追尋,它們卻一下逃出了你的視野,只能憑借逐漸清晰的聲音,重新捕捉它們的蹤跡(見視頻)。這是發(fā)生在世界智能無人機競速賽測試環(huán)節(jié)的一幕。
作為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新增的無人機系列活動之一,無人機競速賽引發(fā)了眾多遐想。這場被譽為“空中F1”的競速賽到底是一場怎樣的比賽?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為此來到天津生態(tài)城提前探營。
競速無人機追求的是速度
入場處,設置了人臉識別系統(tǒng),參賽者需“刷臉”方能進入。比賽空間不算很大,約為2000平方米,被黑色的網(wǎng)格線包圍著。參賽的無人機需要穿越S形彎道、坡道、180度的懸空賽道,還有一個個矗立著的“拱門”。工作人員介紹,比賽計時系統(tǒng)采用自動圖像感應,可以自動記錄飛行成績。每輪比賽會有4架無人機同時起飛,比賽中如果出現(xiàn)撞機或是無人機摔落,就得出局。如果沒有按要求穿越障礙物也要扣分,最終以速度決一勝負。
選手們在準備測試
競速無人機俗稱穿越機,與我們日常見到的航拍機完全不同。航拍機的主要作用是拍攝,追求的是穩(wěn)定、安全的拍攝效果;而穿越機則追求的是速度、反應和靈活度。
無人機競速賽比賽場地
為避免干擾比賽,觀眾只允許在網(wǎng)格線以外的場地觀看。不過,競速無人機機身加裝第一人稱視角視頻系統(tǒng),賽場燈光會根據(jù)不同場景變換色調,現(xiàn)場觀賞性還是很強的。
9個國家的40名飛手參與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現(xiàn)場遇到了前來參加測試環(huán)節(jié)的無人機飛手。
“競速無人機最需要的是眼疾手快。” 來自河南洛陽經(jīng)濟學院的大一學生閆華瑜,第一次參加世界級的無人機競速賽。之前,他已接觸航模達4年之久。雖然轉向競速無人機時間不長,但他已被其速度快、機動性強所吸引。
法華是一名在杭州生活多年的法國人,他癡迷競速無人機已有三年多時間,這次是他第三次參加無人機競速賽。“我的實力不是很強,只要能夠完賽就已經(jīng)很高興了。”
法華(前一)在為自己加油鼓勁
據(jù)悉,此次無人機競速賽吸引了來自世界9個國家的40名飛手參與,其中12名國外分手分別來自美國、英國、新加坡、德國、奧地利、比利時、澳大利亞、泰國等地。美國著名賽事DRL的簽約飛手Duncan,“歐洲最強戰(zhàn)隊”之稱X-Blade成員GARY KENT,TBS戰(zhàn)隊的WALTER KIRSCH和BASTIAN HACKL,泰國青少年頂尖飛手MASTER CHINNAWAT BOONSOMYA,新加坡Go To Fly Kite團隊白致榮等都悉數(shù)到場。國內選手中有曾代表中國參加迪拜大獎賽的“海浪”李坤煌和陳頌文,被譽為“新血液賽手”的胡乾惕,“技術大神”陳波、強龍、李天、沙海泓,“穿越老炮”曾睿、葛龍生、武晟輝,香港地區(qū)頂尖飛手鄧肇明、周基勇、井上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