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5日,英國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IISS)網(wǎng)站發(fā)布題為“Russia's high-speed air-to-air missile upgrade”的博客文章,作者是軍用航空航天高級研究員道格拉斯·巴里和波蘭航空專家彼得·布托斯基。博文指出,俄羅斯升級主動雷達制導中距導彈反映了俄國防部重新強調(diào)空對空武器。
1993年,俄羅斯完成了其第一種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的開發(fā)和國家試驗。大約在2015年,它又花了20年的時間才最終投入使用。然而,僅僅幾年之后,莫斯科現(xiàn)在就訂購了一種在其基礎上大改而成并擬用于蘇-57多用途戰(zhàn)斗機的導彈。
在6月25-30日于莫斯科附近舉行的Armiya 2019防務展期間,俄羅斯國防部和三角旗導彈設計局簽署了產(chǎn)品(Izdeliye或Izd.)180的訂單。Izd.180是由基本的R-77(AA-12A“蝰蛇”)中距導彈大幅升級而成的產(chǎn)品代號。R-77(Izd.170)從未進入俄羅斯空軍服役,因為該軍種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和21世紀初沒有獲得資金。當這種情況得到扭轉時,第一階段的設計升級正在進行之中。然而,基本型的導彈以RVV-AE(Izd.190)的代號被廣泛出口。
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對空導彈
只是在2015年左右,R-77-1(AA-12B,Izd.170-1;出口型為RVV-SD)投入使用之后,俄空軍才終于列裝了主動雷達制導的中距導彈。美國的AIM-120 先進中距空空導,是R-77所要反擊的導彈,于1991年投入使用,而中國的同等產(chǎn)品“霹靂”-12于2005年投入使用。作為俄羅斯干預敘利亞的一部分,R-77-1已隨蘇-35S“側衛(wèi)”M多用途戰(zhàn)斗機一同部署。這標志著蘇-35攜帶的空對空武器在性能上有了顯著提升。
IZD.180(也稱為K-77M)是該導彈系列進一步且?guī)缀蹩隙ǜ鼮橹匾纳?。此型導彈仍在開發(fā)之中,很可能在西方被稱為“AA-X-12C”。
三角旗設計局隸屬俄羅斯戰(zhàn)術導彈公司(KTRV)制導武器集團,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獲準公開提供R-77系列最新改型升級的任何細節(jié)。可能的增強包括改進導引頭性能,甚至可能采用新的導引頭,以及具有更好運動學特性而增大了射程。此外,有跡象表明R-77標志性的彈尾格柵控制面可能被常規(guī)的彈翼設計所取代。這些設計更為簡單,產(chǎn)生的阻力可能更小。
紅外成像導引頭
在開發(fā)更強大的中遠距導彈的同時,俄羅斯國防工業(yè)界正在努力填補其空對空導彈產(chǎn)品中的一個長期缺口——一種配備紅外成像(IIR)導引頭的格斗導彈??偛课挥谀箍频腄uks公司隸屬于KTRV,利用Armiya 2019武器展的機會展示它正在開發(fā)一種紅外成像導引頭,最初擬用于升級R-73/74(AA-11A / B“射手”)。
根據(jù)Duks的說法,該公司正使用內(nèi)部資金開發(fā)紅外成像導引頭,目前還沒有訂單。這種導引頭的開發(fā)已經(jīng)取得了多大進展尚不得而知。俄羅斯先前為開發(fā)紅外格斗導彈(K-30)所做的努力被擱置,這有利于R-73的升級。
如果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紅外成像制導導彈的缺乏將越來越妨礙俄羅斯在R-73成功的基礎上保持其出口市場地位的努力。事實上,印度有意將歐洲MBDA公司的先進近距空空導彈(ASRAAM)整合到其俄羅斯設計的Su-30MKI“側衛(wèi)”上,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R-73缺乏紅外成像導引頭。R-73使用老一代的紅外導引頭,容易受到對抗措施的影響,不具備目標點選擇等瞄準技術。紅外成像導引頭較高的靈敏度也意味著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nèi)捕獲目標。
Duks公司的紅外成像導引頭設計包括一個目標圖像庫,至少能使導彈識別所交戰(zhàn)的目標類別。它也更能抵抗基于曳光彈的誘餌。R-73也可能改用新的定向彈頭,該彈頭將利用目標類型及其幾何形狀信息來聚焦爆炸方向。
此外,Duks公司已經(jīng)考慮過將慣性制導納入其中,使導彈能在發(fā)射后鎖定模式下使用。目前的R-73要求導引頭在發(fā)射前鎖定目標。發(fā)射后鎖定允許更大的交戰(zhàn)包線,能以較大的離軸角發(fā)射導彈。
Duks公司的紅外成像導引頭項目和K-77M的開發(fā),都反映了俄羅斯國防部重新強調(diào)對空對空武器的投資,至少后者是這樣。驅(qū)動因素一是俄羅斯空軍要求跟上西方的發(fā)展,二是俄羅斯需要出口領域保持競爭力。